从医二十六年,挽救了不少的生命,重拾了许多破碎的心,收获过快乐,也有过无奈和遗憾。办公室里的一面面锦旗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,也诠释着我的医者之路。故事里有入院时的泪水,也有出院时的笑容……如今我也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,同事间关系融洽,科主任有知遇之恩,工作也比较顺心。二十六年来,我一直坚守当初择医时的理想——不为良相,愿为良医。遥记当年非典,我的同行们冲出去了,北京小汤山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;汶川、雅安,还有武汉,总有一袭袭白衣在穿梭……我们医务工作者是勇敢的,在灾难面前没有退缩。但是平时的工作现实是无止尽的值班、加班、二十四小时在位,连好好过个周末也是种奢侈。我也想朝九晚五,周末或者小长假出去走走。但放不下病区的患者,放不下肩上的责任,放不下病患和家属那期待的眼神。同事们都说我是工作狂,患者家属都说这个医生很负责,家人们都说家只是我的“旅馆”……我想这都源于责任吧,对家人除了愧疚还是愧疚。我没有休过一次长假,连当年结婚也只请了两天假就匆匆回医院上班,还是利用的周六周日…… 弹指间,二十六年,就这样倏忽而过了。流年,是记忆中一首无字的歌,那些心心念念,那些婉约的情怀,汇成了时光的河流,镌刻着作为医者的我走过的岁月痕迹,在回味中散发着或难言的酸涩或悠远的馨香,如一树花开的嫣然,芬芳着生命的一程又一程…… 记得大学毕业后刚工作时,有位患者出现了右心衰的表现,但心脏检查却怎么也检查不出,连主任院长们也不知所措,我那时仅仅是一个刚进临床的小医生,对他们的医术也是极其崇拜,觉得主任院长们都诊断不出来的疾病肯定是难之又难。但我在值班时和患者细细交谈,更详细地采集了病史,患者告诉我,半年前因为和人打架被捅伤了一侧臀部,早已愈合,这似乎和心脏病没有什么关系,我又给他量血压,突然发现他的脉压很大。我便回去翻书,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,然后给他进行全面查体,没有漏过任何一个部位,竟然在他的右腹股沟处听到了杂音,我想会不会是动静脉分流引起的心力衰竭?第二天我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主任,在我们的建议下,患者做了血管造影。结果证实,患者的心力衰竭就是因为半年前刀伤导致的动静脉瘘引起的,最终他得到了很好的治疗。这是我从医生涯中诊断出的第一例疑难杂症,印象非常深刻,从中我认识到,其实看病并不是太难,只要按照医学院学到的正规程序认真询问病史,详细的体格检查,很多疾病就可以迎刃而解。当然医生的责任心也是相当关键的,如果没有一颗真诚替患者解除病痛的仁心,就没有拂去病魔的妙手,所以我一直把“仁心妙手”作为我的从医格言。从那以后,我一直恪守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原则,都做到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查体,仅仅靠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就诊断并治愈了很多患者的疾病,解除了他们的痛苦,我也和许多患者成为了好朋友。每治愈一例这样的疑难杂症,我心里都有说不出的痛快。虽然我们不能像钟南山院士那样作出标榜青史的贡献,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,一点点的收获,一点点的积累,一点点的欢愉,不负自己的辛勤劳动,也聊以自慰26年来的辛勤,希望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,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…… 夜已深,翻阅着《实用内科学》,耳边萦绕着《因为是医生》的主题曲《在路上》:“十年寒窗 最初的梦想 希波克拉底誓言回荡在耳旁 决不放弃 厚重的嘱托 扛在肩上 我们在路上”……… ( 南通六院支部 周晓兰)
|